为有效服务县域发展大局,桃源县委编办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将机构编制资源视为关键性、基础性、战略性要素,在“精准配置、动态管理、协同增效”三措并举上持续发力,探索契合县域实际的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效制度动能。
聚焦权责明晰,在“边界划定”上精准施策。对全县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进行全面梳理,重新为县二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制定“三定”规定,使权责更加清晰、机构编制管理更加规范。优化调整权责清单,组织各部门梳理主管部门与归口管理单位之间的责任分工,逐项明确主管职责与配合职责,实行层级管理、健全联系机制、理顺运行机制,消除模糊地带和监管真空。推动权责清单嵌入部门日常履职和政务服务流程,将其作为界定履职边界、判断各单位是否尽职尽责的重要标准,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强化动态调整,在“机构效能”上靶向发力。结合每年的机构编制专项巡察,对各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清查,建立问题台账,撤销或整合部分职能弱化、职能消失、职能重叠的机构,今年以来,计划撤销县林业局下属7家乡镇木材检查站、县市场服务中心下属5家事业单位、县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下属7家乡镇道路运管所。对需要新设机构的,严格遵循“撤一建一”与“撤多建一”原则,严格论证、精准设立,所需编制通过撤销机构收回的编制内部调剂解决,确保机构编制资源始终服务于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重要领域。
优化人员流动,在“人才盘活”上创新突破。在教育等专业性强的领域,由县级主管部门在编制总量内,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需求、学校生源变化等因素,动态调配专业技术人才。今年县教育局根据生源情况,组织城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选调,共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教师200余名,保障了城区学校师资力量。建立全县范围内事业人员统筹调配机制,对于因职能调整、弱化、消失的单位人员,由编办、组织、人社部门等部门联合协作,精准摸底人员类别及专业、年龄等提出安置方案,最大限度释放现有人才潜能,实现“存量人才”的高效利用。
桃源县委编办通过精准配置“源头水”、激活管理“一池水”、汇聚协作“大合力”,显著提升了机构编制资源服务保障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性、适配性和实效性。下一步,桃源县将持续深挖机构编制管理服务潜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新篇章提供更为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分享到: